133 0641 9704
发布时间:2023.03.15 分类:行业动态 点击:次
新材料是新1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石和先导。以硅材料、高份子、高强合金、碳纤维、石墨烯等为代表的新材料蓬勃发展,有力地支持了世界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密集出台重大计划政策,从研发投入、市场培养、制度法律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抢占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先机。
据记者梳理,虽然近两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不断加速,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世界原材料工业大国的地位其实不匹配。我国新材料总产值占全部原材料工业的比重较低,特别是产品及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我国新材料产业的突破与升级燃眉之急。
未来我国将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持、军民深度融会、产学研用协同增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着力突破1批新材料品种、关键工艺技术与专用设备,1批重大项目行将启动。
6、应变系统检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流露,初步斟酌重大项目将布局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温合金、设备关键材料、军用新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及其关键材料、稀土新材料、材料基因工程创新平台建设等8个方面任务。
技术亟待突破升级
随着新1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新材料发展显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材料科学加快向微观层次深入推动,并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加速融会,结构功能1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明显,新技术新产品实现群体性突破,产业升级、材料换代步伐加快。随着新材料的加速突破和深入发展,其对新1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将更加凸显。
当前,新材料已成为国际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主要发达国家都把新材料摆在10分突出的位置,密集出台重大计划政策,从研发投入、市场培养、制度法律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突破与升级已燃眉之急。
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0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制定了与新材料相干的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启动了100余项专门计划。仅在本世纪个10年,美国就颁布了6个战略计划,英、德、日、韩和欧盟也前后出台了20多个相干计划。近几年,随着前沿领域发展提速,各国又这强大的多样性使其利用范围更加广泛密集出台了1批新战略、新政策,以求继续巩固其地位。
对我国而言,深入实行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新材料是亟须补好的短板。现在国家许多重大工程、重大设备等的推动,很多都在材料环节上卡了脖子。如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所需的高温合金、功能涂层等材料,国内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大飞机用碳纤维依然全部依赖进口,大型铝合金板、钛合金板,也还在产业化进程中。其他产业突破也面临类似情况。高铁、核电、火电虽已走出国门,但车轮车轴、大型锻件、高温材料的性能还不能稳定达标。
我国对新材料发展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1代信息技术、生物、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从国家层面次将新材料作为1个独立的产业来对待,对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启动实行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利用重大项目。去年底,为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小组。
产业发展加速
最近几年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获得了长足进步,产业范围延续扩大,整体实力大幅提升,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材不断成长,发展环境明显改良,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主要体现在:
产业范围不断壮大。4、实验机工作台1025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0.65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近2万亿元,增长2倍多,年均增速超过24,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2016年到达2.65万亿元,增速到达35。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1批新材料产能居世界前列。多晶硅、碳纤维、高品质特殊钢、高强轻合金、特种橡胶等重点新材料实现范围化生产。
创新成果不断出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新材料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新材料国家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院所实力大幅提升,在重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中的增进作用日趋突出。1些新材料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乃至领跑。在前沿领域,超材料、超导材料、石墨烯、液态金属等材料研制获得重要进展,并在世界上占有1席之地。
利用水平不断提升。重点领域新材料综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到达了63,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等国内市场占有率到达90以上。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电池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领域加速发展,高性能钢铁材料、轻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有效支持了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海洋工程、能源设备等国家重大工程顺利实行。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产业发展逐渐提速,技术、人材、市场等要素不断向优势企业聚集,1批新材料龙头骨干企业逐步突起,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虽然近两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不断加速,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世界原材料工业大国的地位其实不匹配。2015年,我国新材料总产值占全部原材料工业的比重不到4.8,产品及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梳理下来,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材料未先行、创新能力弱、研发与利用脱节、人材团队缺少等问题。
重大项目行将启动
未来我国将坚持需求牵引和战略导向,推动材料先行、产用结合,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设备急需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持、军民深度融会、产学研用协同增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着力突破1批新材料品种、关键工艺技术与专用设备,不断提升新材料产业国际竞争力。
1批重大项目行将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流露,初步斟酌重大项目将布局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温合金、设备关键材料、军用新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及其关键材料、稀土新材料、材料基因工程创新平台建设等8个方面任务。实行方案已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小组讨论,下1步对实行方案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争取尽快启动实行。
材料品种数以万计,触及面很广,各领域都有发展的必要,但从国家角度看,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3个方面做好聚焦:1是聚焦重点方向。展开产业国际动态追踪与国内产业发展能力分析,明确我国新材料发展重大需求,梳理重点品种和重点方向,编制重点产品目录指南。2是聚焦重点企业。结合历年国家专项支持情况,对关键领域优势企业、潜力企业进行摸底,梳理编制重点企业名录,作为政府支持的参考根据。3是聚焦重点地区。深入调研地方产业基础、研发资源、配套能力和市场条件,梳理重点新材料产业会聚区,编制产业会聚区发展指南,推动优势地区加快发展。下1步,要尽快编制新材料重点品种、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会聚区3个目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年度的重点方向,构成1个项目总盘子,作为各类计划和专项的根据。
加速利用实现惊险1跃
新材料从研究开发到实现利用,是关键而惊险的1跃。新材料开发必须走完材料研制和利用研发两个全进程。突破利用这个大瓶颈,既要靠企业本身努力,政府也应有所作为。
辛国斌表示,未来将利用保险补偿等政策,解决好首批次利用。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保监会联合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建立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并展开试点工作的报告》,制定了专用保险条款、重点产品目录,落实了资金渠道,3部门已联合印发通知启动试点工作。
值得1提的是,军民融会将成为新材料发展的突破口。最近几年来,我国军民融会产业高速发展,军民两大体系内都积累了大量优良资源和气力,为军民深度融会发展奠定了基础。重点是要落实军用关键材料进口替换专项行动实行方案及支持协同方案,以航空领域为试点加快推动兵工主干材料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相干支持手段,实行1指示范工程,培养1批TLS-W系列微机控制弹簧实验机用于各种弹簧及气弹簧进行常规力学性能指标测试;控制软件能实现自动求取弹簧所需技术指标、常规数据骨干企业,突破1批关键品种,加快实现军口技术突破、民口产业壮大的良性循环。
在资金方面,我国已研究设立《中国制造2025》基金支持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新材料行业由于投资周期长、风险高,金融机构和风险资本等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及其他领域,少许投资也主要集中在短平快、易炒作的项目。各方面普遍反应,新材料企业基本没有得到过现有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支持,或实际支持资金范围很小。针对这类情况,工信部将兼顾斟酌实行《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研究制定《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基金设立方案,将新材料作为基金支持的重要内容,以适当的财政资金为引导,带动更多民间资本跟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新材料产业发展。
最近几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获得了长足进步,新材料产业范围不断壮大,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在重点领域新材料综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1025期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0.65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近2万亿元,增长2倍多,年均增速超过24,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2016年到达2.65万亿元,增速达35。
编辑点评
当下,以硅材料、高份子、高强合金、碳纤维、石墨烯等为代表的新材料蓬勃发展,有力地支持了世界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新材料产业历经长足发展获得很大进步,接下来,我国将坚持需求牵引和战略导向,增进新材料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